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雨果奖得主海漄:回到精神故乡理想照进现实

时间:10-26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09

雨果奖得主海漄:回到精神故乡理想照进现实

从阅读《科幻世界》,燃起对科幻的兴趣,视成都为精神故乡,到出席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成功获得科幻领域久负盛名的“雨果奖”,海漄实现了从科幻爱好者到科幻创作者的嬗变。以作品《时空画师》成功赢得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 后,海漄接受了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的采访。谈获奖这是巨大的荣誉 是理想照入现实10月20日,在雨果奖颁奖的前一天,海漄才匆匆赶到成都。作为一名从小阅读雨果奖作品的读者到自己成为一名科幻作家,雨果奖始终在海漄心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在购买科幻书籍时,雨果奖获奖作品就相当于品质的保障。它是科幻圈最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任何作者能获得它,都是一项巨大的荣誉。”因此,在海漄心中,从收到组委会的邮件通知他入围雨果奖,到来到颁奖典礼现场,他都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在颁奖前约1小时,记者还曾问他,是否有提前准备获奖感言,他回答道:“临场发挥吧。”事实证明,他的临场发挥非常出色:“‍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故乡的书店就在我脑海中搭建了一个属于我个人的、曲径通幽的自然花园,‍‍在这个花园里面,科幻是其中最美丽的风景,现在我‍‍离开了故乡,在一个大城市做着一份非常平凡但是很繁忙的工作‍。我们需要忠于理想,也需要面对现实。‍‍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是‍‍我在下班途中,我在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这本来是两个毫不干涉的平行世界,但是现在在成都‍‍,这两个世界融合了,理想照进我的现实。”虽然感到无比喜悦,但在获奖后的采访中,海漄同样保持着一份清醒,在他看来,此次获奖除了自己的努力,也与国内的科幻环境密不可分,“和过去的前辈比,我更加幸运,当时他们可能也写了很好的作品,但科幻读者群体不够大,他们或许写了一两篇就没有再继续了。”海漄说,现在中国的科幻读者量已经起来了,这让他这一代作者的作品有了更广泛的传播。谈成都我的精神故乡 多元而现代初中时,海漄有一次看到同学手中有一本《科幻世界》,借来一看,立即被潘海天的《饿塔》所震撼,从此开始一期不落地购买。通过《科幻世界》,他读到了《吞食者》《朝闻道》《替天行道》《伊俄卡斯达》等作品。“从很早以前起,我就想来参观一下在成都的科幻世界杂志社、八光分公司,成都也因为科幻成为我的精神故乡。”大学毕业后,海漄前往深圳,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深圳是一个节奏很快的城市,相比而言,深圳相当于是我现实的一面,成都寄托的是我想象和大脑中一些对美好憧憬的一面。像我们这一批科幻迷、科幻作者,可能都是从成都的科幻氛围中,成都的科幻机构,包括杂志,包括书籍中成长起来的,成都对我来说一直就是一个很向往的地方。”同时,对海漄而言,成都是一个可以放松和舒展的地方,可以大胆幻想的地方。“这次我来成都以后,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成都是一个非常多元的城市。成都有非常厚重的文化和历史,也有非常现代的东西。雨果奖的奖杯上,有非常现代的火箭,还有我们地方特色的大熊猫去拥抱它,我觉得也许在设计这个奖杯的时候,可能就有传统拥抱未来的意味,这就是我对成都的印象。”谈创作日常工作繁忙 每天写作半小时到1小时海漄从事的金融工作非常繁忙,和科幻创作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份工作让我养成自律的习惯。”海漄说,因为本身工作非常忙,所以‍‍留给写作的时间非常少,“我下班经常可能晚上10点甚至11点,然后周末也要加班,没办法休息。但是‍‍我把大家晚上回家以后刷手机的时间或者看短视频的时间花到了写作上。”海漄分享,他的阅读时间和写作时间是一致的,每天可能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阅读的时候也会写作。如果很忙很累,这一天有可能就会跳过去。星期六和星期天阅读和写作的时间会稍微多一点。”目前,海漄刚刚完成了下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载体放在了福建土楼。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电影《末代皇帝》的影响。”海漄同时‍表示,他没有做全职科幻作家的计划,“科幻是我的热爱;现实生活中,我也有自己的事业和价值追求。我觉得保持现在这种距离,让我在工作之余去热爱科幻,也是非常好的状态。”谈中国科幻我不是下一个刘慈欣同为雨果奖的获得者,对于有些网友称他为“下一个刘慈欣”的说法,海漄进行了否认。“大刘是我的偶像,从他手中接过雨果奖奖杯,我倍感荣幸,但他的作品、他的成就,都是不可复制的。”海漄说,刘慈欣的作品已经进入经典作品的行列,后人可以将其作为一个高峰或者目标,但不能说谁是下一个他。“虽然我的读者和大刘相比,数量会少很多,我的作品,也和大刘完全不同,但是我有我真诚的想法呈现给大家。”海漄说。虽然此次获奖的作品以及此前创作的很多作品都与中国历史文化相关,但海漄表示,他的创作并不会局限在这个领域。“科幻作品‍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并不是一个刻意的事情,是因为我们长在中国,骨子里有这些文化底色,所以就在作品中自然呈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带着中国印记的作品就不能走向世界。我觉得人类的想象力和科学是世界通行的,科幻想象力的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同样有可以打动我们以及所有人的内容,走向世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他说。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白洋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图据成都市科幻协会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